鱼的别称
鱼的别称
网络
古代鱼的别称

   1.鲜  《礼记 内则》,冬宜鲜羽。郑玄注,鲜,鱼也。《老子》,治大国若烹小鲜。河上公注,鲜,鱼也。《韩非子 解也》,烹小鲜而数挠则贼其泽。《闻见近录》(宋 王巩),遂绝烹鲜。

   2.水畜 川禽  《养鱼经》,水畜,所谓鱼也。《国语 鲁语》,取名鱼,登川禽而尝之。《元亭涉笔》,水畜,鱼也。又川谁也,亦鱼也。

   3.鳞  《周书 蕭大圜传》,俯泳鳞于千寻。《观打鱼歌》(唐 杜甫),渔人漾舟沉大网,截江一拥数百鳞。《轻肥》(唐  白居易》,果擘洞庭桔,脍切天鳞。《竹》(诏  李贺),织可承香汗,载堪钓锦鳞。《鲻鱼》(明    谢文正)盘飧市远唯鳞鳞。 

   4.水虫  《国语  鲁语》,鸟兽成,水虫孕。《说文》,鱼,水虫也。《江邻居杂志》,范希文戍边,行水中甚乐之,从人前云,此水不好,里南有虫~~~答云,不妨,我亦食此虫也。谓之虫乃是鱼也。

   5.水梭花 《东坡志林  僧文荤名食》,僧谓酒为般若汤,谓鱼为水梭花,谓鱼为钻篱菜。《书言故事  水族类》,鱼曰水梭花。

   6.娵隅 《世说新语 排调》,郝隆为桓公南蛮参军,三月三日会作诗,不能者罚酒三升。隆初以不能受罚。既饮,揽作一句云,娵隅跃清池。桓问娵隅。桓公曰,作诗何以作蛮语。隆曰,千里投公始作蛮府参军,那得不作蛮语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录自余汉桂《中国渔业史料选编》